(本报讯) 据知名体育记者近日透露,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弹影响,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已决定将原定于本月进行的常规赛赛程至少推迟两周,这一突发调整不仅打乱了各球队的备战计划,也可能导致后续季后赛赛程被大幅压缩,引发球迷和业内人士对联赛完整性与公平性的担忧。
疫情反弹成导火索,联赛安全优先
本次CBA赛程调整的直接原因是多个承办城市近期出现本土确诊病例,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升级了聚集性活动管控措施,尽管联赛此前已采取封闭赛会制、定期核酸检测等严格防疫手段,但变异毒株的传播风险仍迫使联盟管理层做出延期决定,一位接近CBA官方的消息人士称:“球员与工作人员的健康是首要考量,任何冒险推进比赛的行为都可能造成不可控后果。”
此次延期涉及至少第35至38轮常规赛,受影响场次超过30场,包括辽宁、广东、浙江等争冠球队在内的多支俱乐部已收到通知,要求暂停集结并等待后续安排,值得一提的是,本赛季CBA常规赛原计划于4月上旬结束,若延期时间进一步延长,季后赛的开赛时间将被迫顺延,与国家队备战国际赛事的时间窗口产生冲突。
季后赛赛程压缩成定局,三种方案浮出水面
尽管联赛公司尚未发布正式公告,但多家媒体透露,季后赛赛程压缩已“不可避免”,目前联盟内部讨论了三种备选方案:
若采用上述方案,本赛季CBA的总冠军产生时间可能比原计划提前三周,但这也引发了争议,有球队管理层认为,压缩赛程将削弱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性,“单场淘汰制偶然性太大,可能让整个赛季的努力付诸东流”,而支持者则指出,在特殊时期需以灵活性保障联赛完整性,“延长赛程可能导致下赛季同步推迟,引发连锁反应”。
俱乐部反应两极分化,球员备战受冲击
对于赛程变动,各俱乐部反应不一,部分已锁定季后赛席位的球队如辽宁本钢、广东宏远倾向于支持延期,认为“安全完赛比仓促冒险更重要”;而仍在争夺季后赛资格的球队如北京首钢、山东高速则担忧节奏被打乱,一位匿名教练坦言:“球员状态调整是系统工程,突然停赛可能让此前积累的战术磨合成果大打折扣。”
外援问题再成焦点,由于国际旅行限制尚未解除,多支球队的外援归队计划本就紧张,此次延期可能导致部分外援合同到期后无法续约,某经纪公司负责人表示:“如果季后赛压缩,俱乐部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留用现有外援,而非冒险引入新人。”
球迷经济与品牌合作恐受波及
CBA联赛的商业价值在近年持续攀升,本次突发调整无疑将冲击联赛的商业生态,据行业分析师估算,若季后赛赛程压缩,联赛电视转播场次将减少15%-20%,赞助商品牌曝光率同步下降,某运动品牌市场总监透露:“我们已启动应急预案,将营销资源向数字化渠道倾斜,但线下活动的取消仍会造成损失。”
球迷观赛体验亦面临挑战,尽管本赛季大部分比赛仍采用空场或限流模式,但季后赛历来是球迷参与度最高的阶段,有球迷组织代表呼吁联盟推出“虚拟主场”等创新互动形式,弥补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。
国际篮联赛历压力,国家队备战埋隐忧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与国际篮联(FIBA)赛程的协调,中国男篮预计将于6月参加世界杯预选赛,若CBA季后赛大幅延后,国手们将面临休整期不足的问题,篮球评论员苏群指出:“2019年世界杯前,CBA为给国家队让路提前结束赛季,结果球员疲劳作战导致成绩不佳,这次必须警惕重蹈覆辙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亚洲杯将于2025年7月开赛,中国男篮需通过预选赛争夺正赛名额,若联赛与国家队集训时间重叠,俱乐部与篮协的协调将成关键。
展望:危机中寻找革新契机
尽管当前形势严峻,但危机中也蕴藏着联赛改革的契机,CBA联盟此前已试点“篮球元宇宙”技术,通过虚拟现实直播提升远程观赛体验;此次赛程调整可能加速联赛数字化进程,常规赛的延期或促使联盟重新评估未来赛季结构,例如考虑引入更灵活的“赛季中段窗口期”以应对突发情况。
正如一位资深体育产业专家所言:“职业体育的韧性在于适应能力,NBA因劳资纠纷停摆时曾压缩赛季,最终通过创新赛制化解危机,CBA同样需要证明自己能在挑战中进化。”
(本报记者 张晓琳 综合报道)